光线传媒的董事长王长田,昨天在上海电影节上发言,引发了电影行业“分账潜规则”的热议。他直言:“100块票房,片方仅有33块,这合理吗?”
作为《哪吒2》的制作方,光线传媒在票房上虽然表现优异,然而心态却大受打击。这部现象级动画电影在国内的票房已经达到了154.39亿,王长田透露,片方最终能分得约51亿,听起来是不是一笔天文数字?可是对比总体票房,片方实际拿到手的却仅有33%的比例,其余的钱去哪里了呢?
按照国内的分账规则,100块票房中,会被直接扣除5%的电影专项基金和3.3%的营业税,也就是8.3元。在剩下的91.7元里,影院和院线会分走57%(约52元),片方仅得43%(约39元)。再减去宣发、发行等成本,片方到手的金额大约只剩33元左右。
王长田毫不客气地表示:“这简直是全世界最不公正的分账模式!”他指出,电影行业投入巨大,风险同样不小,如果分账比例不向制作方倾斜,未来行业发展将面临重重困境。
但院线也有苦水要吐——租金、设备维护、人工成本样样都在烧钱。尤其是疫情后,影院经营变得更加艰难,分账少了很可能直接关门。有业内人士直言:“片方觉得少,我们反而觉得不够呢!”
展开剩余59%虽然片方在抱怨亏损,但《哪吒2》的导演饺子却可能成为最大赢家。通过股权分成(持股约51.6%)和票房分成(约5%),他的总收入或超过10亿。网友调侃道:“原来喊穷的只有老板,导演却悄悄捞了大钱?”
对于这场分账争议,围观群众的态度分成两派:“好莱坞的分账比例能到50%,国内为什么要压榨制片方?”、“分账比例难道不是合约谈好的?票房大了才喊不公平吗?”、“所以电影票涨价,钱最后到底流向谁的口袋?”
王长田建议,将片方的分账比例提高至45%。否则,高成本的国产电影如何与好莱坞抗衡?但改革可不容易,毕竟院线、发行、制片三方之间的利益博弈,谁都不想当“冤大头”。
这场看似“分账大战”的争论,实际上影响着整个电影生态——制片方要生存,院线要盈利,而观众也不愿意为高价票买单。下次再看到“国产电影崛起”的新闻时,或许我们该多问一句:“钱,真的分得均匀吗?”
发布于:山东省红腾网-短线配资炒股-战略杠杆-长沙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